
全球语言规模虽大,但翻译市场因语言多样性所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需求持续旺盛。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传神语联)正在跃入科创板,主营仍包括笔译、口译、影视译制及翻译技术解决方案等业务,保荐机构为申港证券,拟募集资金用于人机协同翻译、音频多语音处理与总部研发中心等项目。尽管招股书对其在翻译领域的研发、技术与创新进行了较多披露,公开信息显示其核心技术的自主性与先进性仍存在较大争议,且公司营收下滑、亏损压力较大,扭亏之路并不明朗。
一、对核心技术的质疑:自主性不足、行业定位模糊
- 行业技术演进的核心在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自2016年以来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提升翻译质量与上下文理解能力,极大降低了机器翻译的错误率。相比之下,传神语联在技术自主性方面的表现并未达到行业标杆水平,仍以依赖外部翻译引擎为主,缺乏可独立支撑完整翻译流程的核心能力。
- 数据显示,该公司自称的核心“人工智能”能力,多被包装为对翻译流程的辅助或降本增效工具,真正能够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仍有限,难以与谷歌等国际标杆在自主翻译引擎方面形成对等竞争。
- 另一项被视为核心的“多引擎动态适配技术”,实质核心在于对50余家全球翻译引擎的测评与筛选,以确定最优引擎组合用于翻译。此项技术的价值高度依赖外部引擎的可用性与数量,若对外部引擎的使用条件受限,其实际效用将显著下降,自主性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 还有若干被归入核心的技术,实质更像是计算机程序化的工作流功能(如订单解析、资源调配、需求匹配等),与广泛应用的电商平台、物流分派等场景相似,缺乏将人工智能真正嵌入端到端翻译工作的能力。
mile米乐
- 围绕主营业务的核心技术应用,现有技术并未在翻译的关键环节展现出明显的独立竞争力或明显的增值效应,导致在笔译、口译等核心服务中的实际贡献有限,技术先进性难以与行业领头羊相提并论。
二、技术自主性不足与外部依赖的风险
- 多引擎动态适配等技术的核心仍然来自外部翻译引擎,传神语联本身并未开发自有的翻译引擎;在外部引擎使用受限时,其竞争力与成本优势将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的自主性因此被削弱。
- 将技术定位为“人工智能系统服务”的分类,与实际应用偏向于流程自动化的事实不符,行业属性与技术属性之间存在错位,增加了对其是否真正具备科创板应有要求的质疑。
三、核心技术在主营业务中的价值体现不足
- 公司以笔译为主、口译次之,影视译制与翻译技术解决方案占比不高。尽管在译前处理、产能对接、翻译处理、译后质控等环节引入相应技术,但在实际经营层面,核心技术并未带来显著的盈利增益或质量提升。
- 以笔译为例,译前处理的“基于语义的文档智能拆分”若无该技术,仍可通过简单的字数或章节拆分实现,传神语联对拆分速度的优势多来自对比对象的改进,而非技术本身的独特性。
- 在产能资源对接和智能匹配方面,若译员条件相同、经验与时间匹配即可实现基本需求,相关技术的实际增值并不明显。
- 翻译处理阶段的多引擎动态适配若缺乏对外部引擎的稳定、持续支持,其核心价值难以长期兑现。
- 译后处理的智能质检与纠错、质量评估等技术,虽然提升了一定的自动化程度,但与现有广泛可用的编辑与校对工具相比,提升幅度有限,尚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专利质量与技术含金量的质疑
- 报告期内拥有较多专利,但以智力活动的方法为主,且多通过将方法程序化后形成系统的方式申请发明专利。根据专利法,单纯的智力活动方法难以获得与技术实现深度同位的专利保护,其实际技术含金量有限。
- 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在核心技术上的“高数量、低质量”的矛盾,技术路线的前瞻性与自主性需要进一步检验。
五、技术进展与经营业绩的矛盾
- 近年来营收持续下滑,净利润出现巨额亏损。若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业务增长,业绩不应持续恶化,疫情冲击之外的因素也需要更清晰地解释为何未见显著的技术驱动效应。
- 虽然疫情被作为部分原因,但在疫情前公司已处于增长乏力的状态,疫情只是放大因素,技术贡献不足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六、研发投入与资本化/费用化的争议
- 报告期内公司将若干研发支出由资本化转为费用化,且对2019年的留存收益进行大幅调整,这是对外部证据不足以证明研发成果具有实际经济利益时的谨慎做法,亦从侧面印证核心技术的实际经济效益尚未显现。
- 高额的研发开支若不能带来实质性回报,将成为持续压制利润的因素。
七、核心技术人员流动与研发瓶颈
- 核心团队保持较小规模,报告期内有若干核心技术人员离职,且多次调整研发重点。这种高强度的人才波动和研发方向不稳定,往往制约技术突破的连续性与深度,进一步放大了对技术自主性不足的担忧。
八、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的综合分析
- 公司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偏向以平台化方式连接大量客户与译者,成本结构偏高,若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利润率需实现显著的规模效应与稳定的自主核心能力,否则易陷入利润空间压缩的困境。
- 对于大客户依赖较高、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情况,若无法保持高质量翻译服务及可控的成本,持续盈利能力将面临挑战;若对外部竞争因素如低价竞争反应滞后,盈利前景将进一步承压。
- 另一因素是行业内部对英语等通用语言的供给充足程度。国内英语能力高水平人力资源充沛,部分行业的外部翻译需求已被内化到企业自身的专业团队或销售人员的能力中,从而挤压对外部翻译的需求空间,对传神语联的市场增长形成制约。
九、会计处理与收入真实性的潜在风险
- 收入确认存在基于默认条件的情况,即客户在无明确异议的情况下即可确认收入。这类做法在翻译等非标准化产品上容易引发后续异议和调整,若大量应收账款亦处于高额水平,则潜在的收入虚增风险将难以快速暴露。
- 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账龄结构与同行相比存在差异,若存在未来大规模的坏账计提,将对利润水平造成重要冲击。
- 关联交易与特定大客户的定制化硬件销售若未实现公允交易,存在利益输送的风险,需要关注交易结构、定价机制及实际受益方。
十、子公司经营状况与对集团的潜在拖累
- 部分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海外子公司亦呈持续亏损态势,这表明集团在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层面仍存在显著挑战,未来若持续亏损,或将对整体盈利能力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十一、对项目数量与收入的真实性的怀疑
- 报告期内项目数量出现异常增长,而客户规模与译员数量却未同步提升,且在疫情年份的特征下显得不合常理。这一现象引发对收入真实性的担忧,需对项目统计口径、客户留存及风险点进行深入核查。
- 收入确认的时点与条件若与真实交付、客户确认之间存在偏差,未来可能引发重大调整风险,需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及相关披露的充分性。
综合判断
- 纵观上述分析,传神语联在核心技术的自主性、先进性方面存在显著不足,部分技术更偏向流程化、平台化的功能实现,难以达到科创板对技术创新的高标准要求。再加上经营层面持续恶化的营收与利润、高额研发投入的回报不确定、核心人员流动与会计处理等多重风险,企业未来的扭亏为盈之路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 该公司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核心自研翻译引擎、独立创新能力、稳定的盈利模式以及对收入真实性的严格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建立更具透明度的财务与经营信息披露,以提升投资者信心与市场评估的可信度。